时间:2022-02-27 20:03:24 点击: 170次 来源:法律在线 作者:张曼雨 - 小 + 大
2021年私募行业年度报告
券业行家,事实说话。
欢迎留言,如果认同,请传播正能量。
让券商更懂私募行业,懂工具需求,懂合规要求
引子
证券行业需要“懂行业,懂需求,懂合规”的私募机构技术服务人员。
“科技赋能业务”口号,听起来鼓舞人心但落地困难重重,内部阻碍远大于外部困难,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对于信息技术部员工的能力模型而言,要做出“科技赋能业务”的事情,除了本身的技术水平以外,还有三个必不可少的要求:
一是要“懂行业”。宏观上了解私募行业当前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是要“懂需求”。只有深刻理解相关业务当前的商业模式及各方参与者的核心利益诉求,才能在此基础上找到合适的技术并且应用。但是,券商信息技术部人员一般来说对业务只有非常浅层的支离破碎的了解。一部分人从营业部机房主管上来或者一毕业就在券商信息技术部,另外一部分人来自供应商的技术人员。除非有一定的工作年限且有比较强的自我驱动意识和学习能力,否则绝大部分技术人员对业务的了解仅仅是工作中接触到的零碎片段,只是不成体系的知识碎片,难以真正理解业务。
三是“懂合规”。一方面是因为合规直接影响了私募客户的商业模式,从而影响交易策略,随后影响工作流程,最终传递到投研工具需求——这决定了技术部门的工作内容及投入方向;另一方面是因为不懂合规带来的监管处罚风险对券商而言成本太高,这主要体现在券商评级及衍生影响。
内容及逻辑
本报告的主要内容——私募行业发展现状+投研工具需求分析+法律法规梳理。
按照“懂行业,懂业务,懂合规”的要求,确定本报告的主要内容。各类具体的技术细节不在本报告讨论范围内,所以主要讨论行业发展情况,技术服务相关业务内容及合规(法律法规)。
私募行业发展现状
本报告首先会梳理私募行业最新的行业数据:如各类私募管理人数量/管理规模/产品数量/托管人情况,对行业总体情况有所了解。(详见后文)
投研工具需求分析
从技术服务角度细分私募客户,从业务模式入手到客户技术服务解决方案。分析重点放在证券类私募。
笔者把证券类私募分为“主观投资”(非量化)和“量化投资”两大类,并按照管理规模的大小分别再细分,最终将证券类私募客户分为“两大类,五小类”,加上股权类私募,共有六类。对这六类私募分别梳理的团队情况和业务模式,推导归纳私募客户具体的对技术服务的需求,并提供当前市场情况下的具体解决方案。
合规相关事项梳理
先梳理私募行业核心法律法规,再梳理外围法律法规。
笔者将私募的法律法规总体分为“核心”和“外围”两类。核心法律法规指的是一线的具有实操性的和私募日常运作直接相关的法律法规,主要就是中基协的“7+2”及其上位法,以及对这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各种通知规定,本质上是对同一个体系的修修补补和针对最新业务现状的及时补充。除此以外的法律法规,是对私募投资运作中的个别业务或者行为进行约束和规定。
本报告的行文逻辑——先说现状,再说年度变化,(或有)谈预测。
说现状:简单来说就是当前的情况:到了2021年底行业某方面的现状是什么?例如:2021年底私募有多少家?私募基金有多少支?各类规模有多少?